1)五灯会元 第二卷_古尊宿语录 第四十七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灯会元第二卷

  ○四祖大医禅师旁出法嗣

  △牛头山法融禅师

  牛头山法融禅师者,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御花之异。

  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儿那个不是道人?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

  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无所顾。祖问曰:在此作甚么?师曰:观心。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祖曰:何以问他?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师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曰:这个是甚么?师无语。少选,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

  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本来空寂。一切,皆如梦幻。无可出,无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瞋,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従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师自尔法席大盛。

  唐永徽中,徒众乏粮,师往丹阳缘化。去山八十里,躬负米一石八斗,朝往暮还,供僧三百,二时不阙。三年,邑宰萧元善请于建初寺讲《大般若经》,听者云集。至《灭静品》,地为之震动。讲罢归山,博陵王问师曰:境缘色发时,不言缘色起。云何得知缘,乃欲息其起?师曰:境色初发时,色境二性空。本无知缘者,心量与知同。照本发非发,尔时起自息。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