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4章 泽国宗庙_公子当锦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五日后,风云十七州的官吏选拔考核正式开始。

  当众考生拿到考卷时,心坠谷底,因为此次考核的根本不是经史内容。

  他们习惯于从引经据典写诗文了,如今的考核却不是老生常谈了,他们还有何把握中试?

  只见,考卷上的内容,有关刑律断案的,也有管理治安及发展地方等内容。

  可以说,成为官吏后会遇到的问题,考卷中都有提及了。

  如此考核方式,熟悉科举的文人士子大呼失策。

  他们所学,除了熟背经史,就是学习如何写科举策论。

  不过,可不要误会,所谓科举策论,绝不是议论政治问题,或是向朝廷献策的文章,而是通篇歌功颂德的“伪策论”。

  这主要是因为,各国皆有规定,非朝廷命官不得议政,否则以诽谤朝廷罪论处。

  如此措施之下,参加科举的考生除了歌功颂德,还能干什么?

  当官应了解的刑律,视而不见;如何治理一方,只会引经据典,知道的仅是书本上记载的;对于劝课农桑,更是一窍不通。

  这也就是为什么,科举录取的士子都必须到翰林院任职数年方能下放地方的原因了。

  可是,若是如此,我直接培养不好了吗,要什么科举?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文若荣定下的出题方向全是偏向实用性的,意在录取实用人才。

  ……

  虽然选拔考核仅需考一科,但其题量与各国科举并无太大差别。

  这一场考核,就是要考两天半了。

  还好,每日早中晚均有人给他们送饭,不需他们自带食物,这点倒是与各国不同。

  不过,各国考生众多,若是由朝廷负责承担食物的话,恐怕又是一笔大支出,朝廷自然是能省就省了,哪像风云十七州这般财大气粗!

  作为主办负责人,文若荣自然是要巡查各城考场的了。

  虽说他的身份是学院书生,但是他如今是主要负责人,且巡查时身后跟着一大群人,诸多考生自然而然的将他当成了大人物看待。

  考生们特地将文若荣的面貌记了下来,想着若有机会遇着,也不会错过攀附的机会。

  当然,此时的文若荣是不知道考生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只是单纯觉得众多目光投在了自己身上了而已。

  不过,他想,自己巡考也算是引人注目的行为,关注多点是正常的。

  ……

  齐国,京都。

  自从高培方从琅琊郡回来,且被齐皇关了半天宗正寺后,朝中某些大臣自以为他失宠了,总是有意无意地打压他。

  然而,这些打压却是屡试不爽,让得高培方的境地越发艰难了起来。

  其实,他都知道,弹劾他的官吏全是太子一党的。

  这意味着,太子要打压他。

  当然,太子与他不对付是早有之事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问题是,每一次成功打压他的背后,皆是因为齐皇的默许或赞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