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章:好事总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_我真的是正经道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紧着儿子。

  还没到南京城,老韩两口子也倒下了。

  自此,老韩一家子就只剩下韩生一个人。小孩儿那年是十一岁,孤苦伶仃的跟着逃荒的队伍麻木的向前走着,他也不知道他要走到哪,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

  他们这个队伍里有个青壮,平时脑袋也比较灵。快到南京城的时候他提议:南京城这会儿也人满为患了,整个城里都是逃难的,他们就算进去了也是没活路,倒不如继续往南走,去杭州。都说杭州是鱼米之乡,到了杭州估计能有口吃的。

  韩生又能如何,他也是靠着别人活着呢。

  一行人又转战杭州,等到了杭州城,逃难的人也不少。又不是没有聪明人,跟他们想法一样的多了去了。

  走是不可能再走了,韩生也就留在了杭州城,成了城里的小叫花子,以讨饭为生。

  讨饭讨了四年半,一直到他十五岁,也就是去年。他讨饭讨到了三清观门口,被门口卖单儿的刘太真看中,小伙子长得不赖,面相挺好,也搭上他心情好,发善心。就收了徒弟,韩生也就留在三清观做了道士。

  这年头,出家的和尚道士没几个跟李修缘似的,家里家财万贯还要一门心思出家的。从小出家的,一般都是家里实在养不起,或者家里有钱,但家里信这个,让孩子做一个跳墙和尚或者跳墙道士。

  能挑门徒的哪个不是修仙圣地,比如龙虎山茅山韬光寺少林寺之类的修行之地,人家挑徒弟看得是根骨。

  出家之后,韩生和刘阔最好。两个人边边大,又都跟着刘太真,能玩到一块去。

  刘阔是从小在杭州城长大,虽说家穷,父母死的早,跟着叔叔长起来。但是也奠定了他皮实的性格,年少时也跟着街边上的混混胡跑胡闹过。

  韩生经历过丧父丧母,世态炎凉,所以性格方面比较内向。

  他们俩跳槽也是刘阔的想法,自从刘太真被拉下“神坛”,刘阔就知道三清观注定要完,所以他就撺掇韩生一块走。

  韩生性格内向,又没什么主见,再加上平时他有啥都听刘阔的,所以也就跟着他出来。

  出了三清观,刘阔就想着,去哪呢?

  思来想去,当和尚是不可能当和尚的,当和尚娶不了媳妇,还是当道士吧。

  现如今杭州城的道观,有一个算一个,哪家敢说有真武观红火。

  所以今天早上,刘阔才带着韩生来到了真武观,进门磕头就拜师,让张小神仙瞧一瞧他们的决心。

  没成想,这位张小神仙并没有第一时间收下他们,而是让他们出去做好人好事儿,还要考验一番。

  知道他们俩兜比脸都干净,所以给了他们每个人十两银子。

  当前的购买力,寻常人家一年吃饱穿暖的花销也就十两,如今都快十月份了,离年底满打满算不过三个多月,十两银子足够他们到年底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