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章 国球无双27_我与祖国,来日方长[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俞近识的办事效率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被省城那边拖了小半年,但这段拖延的时间,他并没有浪费——重新了解国内外的乒乓球形势,各国选手的打法和优缺点,还有国乒现状。

  在加上孙久林等老朋友的帮忙,他要了解常晴的状态,也不算难事,就是电话费交多了一些。

  因此,针对常晴的专项训练计划,在第二天就到了她手上。

  当然,俞近识能进队,并不是做常晴一个人的独家教练,孙久林索性就把何虹也分了回来,“本来我就是代管,我自己的孩子都带不过来,小何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话是这么说,但孙久林还是把何虹这段时间的情况交代的很清楚。

  除了何虹、常晴,俞近识手里还分了三个二队的队员带着,他的工作量并不轻松,也不会把所有的时间经历都放在常晴一个人身上。

  但这不代表,他会减少对常晴的关注。

  男队那边对于混双不是很重视,而且又是少年赛,对于他们来说,训练冲击一队的名额、参加国内的大型比赛、国外的公开赛和大赛等……这些事才是重点。

  虽然混双是一个项目,但并不是所有的比赛都有这个项目,能把双打练好就已经不错了,单打是证明一个运动员真正水平的项目,双打——虽然没那么强调,但是却也是夺冠教育一环中的必备项目。

  混双,就更“非主流”了。

  自然,为了配合这次的少年赛参赛要求,选手只能从十八岁以下的年轻苗子里选,在十八岁以下,又要熟悉双打的,考虑到女子那边的常晴本身就是左拍,男队选人,最好得是右拍。

  那些苦练男子单打,准备即将要来的美国公开赛的选手自然不再考虑范围内,陪练的人也分不出来,除了美国的公开赛,还有国内的一些比赛,乒乓球的比赛虽然不算多,但每一场背后,都是长年累月的训练支撑着。

  但既然报名了混双,人也去了,顺便就把单打也报上,怎么说都是出国打比赛,不是去浪费国家经费的,冠军是目标,派出去的选手,又不能太差。

  在年轻一辈里,显然,骆景和戚无是两个很被看好的苗子,一番筛选下来,最终是骆景拿到了这个名额。

  纳维亚的少年赛在四月举行,留给他们的只有两个月的训练时间,虽然骆景学过双打,但混双还是第一次接触。

  男子单打或许有一些难度,但混双这个项目,是男队这边力争必须拿下冠军的,

  两个月的时间,要在国际少年赛上拿到冠军,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而因为报名了单打比赛的原因,他们还得同时练习单打。

  混双这个项目出现的很早,和双打一样,有比单打更加复杂的规则,同时,也讲究搭档之间的默契配合。

  虽然很多比赛并没有混双项目,但在世界乒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