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9章 踏遍青山(二)_官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个女人喊了一阵儿后,从老城村里跑出来一个汉子,到河边沙滩上的小船跟前时,熟练地把船推进河里,划向对岸。

  陈观心中感叹,这都什么年代了,这里的明水河上竟然没有一座桥梁,来往交通依然靠的是这么原始的小木船!

  老城村的支书、村长赶过来了。

  支书叫胡文章,四十来岁,小低个,白净脸。

  村长叫张喜来,四十来岁,大高个,黑壮黑壮的。

  看着明水河上的一叶孤舟,陈观问胡文章、张喜来,明水河上难道一直都没有桥?

  胡文章回答说是一直都没有桥。

  陈观又问明水河里鱼虾鲜美,村里面有没有人打鱼卖鱼?

  胡文章说家家都下河打鱼,只不过没有卖鱼的,都是自家吃。

  陈观追问为什么没有人卖鱼?

  胡文章回答的很简洁:“没人买!”

  张喜来补充说在周里街卖鱼没人买,拿到县城去卖,路途太远,卖鱼的钱还不够路费花销,不合算。

  陈观又追问为什么不联系水泉、西京的水产市场呢?

  胡文章说地都种不过来,谁还有那闲工夫!

  陈观的老家五龙峪人均耕地只有2亩,周里乡人均耕地3。8亩,地多有地多的好处,那就是能多打粮食,不愁没粮食吃。但是,地多也有地多的坏处,那就是把劳动力全都捆绑到土地上了。

  陈观又问胡文章和张喜来,村里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什么?

  胡文章回答说是土豆。

  张喜来补充说不光老城村种土豆,整个周里乡都种土豆。土豆产量高,也有人来收购,一亩地一年下来能卖五、六百块钱甚至千把块钱,比种粮食划算。

  陈观一听,脸上总算是有了一丝喜色。

  陈观不再问了,让胡文章和张喜来领着他们到老城村的地里去看看,想实地看看土质怎么样,适合种什么。

  农业技术员侯双成一路上都没敢说话,到了庄稼地里,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开始给陈观介绍大豆、玉米的品种、产量。

  陈观是农村娃出身,对农业生产熟悉的很,侯双成介绍着,陈观时不时问上几句,近乎于探讨了。

  路过一个苹果园的时候,陈观专门进到园子里看,问林业技术员范忠实这是什么品种的苹果,亩产大概能有多少,年收益怎么样?

  范忠实介绍说这是秦冠苹果,产量很高,盛果期亩产最高可以达到七、八千斤到1万多斤。但秦冠苹果口感一般,价钱卖不上去,一级果一斤能卖到两毛多、三毛钱,太便宜。

  陈观说就是两毛钱一斤也比种庄稼、种土豆强啊?一年一亩苹果园可以收入两三千元呢,有10亩苹果园的话,年收入就达到两、三万元了!

  范忠实说账不能那样算,关键是苹果卖不出去。周里乡太偏僻,很少有客商来这里大批量采购,果农卖苹果很作难的。

  陈观说关键是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