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七回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四)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七回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四)

  皇宫地下储藏室最下面一层,国王的惊慌表现被王景弘看在眼里,这更加引发了王景弘的好奇心,只是表面上装着没看见:现在还不是揭谜底的时候,当所有的文物、艺术品登记完毕,就是决定国王,以及整个家族是不是还能够留住这个世界的时候,关键是获得这些珍品的手段,如果国王家族手里沾满鲜血,不介意送他们集体上西天!

  国王担惊受怕是因为牢牢记住祖训,财富暴露之时,就是整个家族消失的开始,这个坚持了一千多年的祖训就要打破,家族的最后命运已经不再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一种肉在砧板上的感觉,但这一步必须走,财富总有暴露的一天,以其在毫无准备、毫无外援、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暴露,倒不如现在就敞开在明帝国面前,赌一把,以整个家族的未来赌明帝国的胸怀,赌明帝国的文化,赌王景弘的人品,想到这里,国王的脸上露出坚毅的神情,心里虽然还是害怕,但比刚才好了不少。

  王景弘看在眼里,心里出现了一丝丝的慰藉:看来这个国王不是无恶不作之人,得到这些稀世珍品可能另有因由。

  见到“清明上河图”,王景弘整个身心全在画中,对其他的文物和艺术品视而不见,任由其他人在清点和鉴定,毕竟来自后世,比这时代的人更懂这些文物的价值,以王景弘的认知,他坚信“和氏璧”与“清明上河图”是所有文物里价值最高的,与其他藏品不在一个等级里。

  清明上河图,华夏十大传世名画之首。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后世藏于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宽厘米、长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

  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