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二十三章死后哀荣(上)_长歌当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安与王钦若的交集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点头之交罢了,当他对王钦若的了解可是不少。

  纵观王钦若一生有迎合帝意之过、有谗语伤人之举,打击政敌之事、有嫁祸于人之嫌、有抢功为己之过,但就此对他盖棺定论却是有些偏颇了的。

  他是奸臣吗?是的,但奸臣也不是没做过好事,只说他的坏处,而全面否定他对大宋的贡献,这也是不对的。

  叶安上辈子学史的时候,教授便不止一次的让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让他影响最深刻的一次便是列举王钦若的例子,老教授的一句反问彻底让叶安清醒过来。

  “一个人若是有如此奸邪之举,还能在大宋的朝堂上待下去吗?真宗皇帝虽然迷信,可不傻,相反他更是一个知人善用的帝王,否则也不会有咸平之治的出现。”

  叶安深以为然,从到了大宋开始,便仔细观察过朝堂,对这些朝臣的事迹也多有打探。

  从中他发现许多不为后世人知晓的细节,比如王钦若,他虽然有诸多缺点在身,被天下人视作奸佞,但有很多事情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抢夺他人功劳,这是官场上常有的事情,算不什么。

  至于迎合帝意,则是拍帝王马屁,真宗皇帝打定主意东封西祀后,即便是王钦若想要改变也没有任何可能。

  这时候但凡是个懂得取舍之人都会选择迎合皇帝,连王旦这样的名臣都收了帝王的“贿赂”而默许,何况是王钦若?

  而王钦若的功劳却被在史书中刻意隐去,即便是澶渊之战时镇守天雄军这样的丰功伟绩,也被一笔带过,不得不说这是过犹不及了。

  但这些在崇文院的文卷中却有详细记载,之前叶安借阅过许多文卷,其中不乏有些对王钦若的功劳大加赞赏的,甚至有真宗皇帝的御批夸赞,可见王钦若是个能臣干吏。

  只不过他遇到的是真宗皇帝,许多功劳都因为真宗皇帝后期的执念而烟消云散。

  史书向来是“为尊者讳,为贤者隐”,大宋的士大夫们也要面子,不能过多的批评真宗皇帝,那就只能批评真宗时期的朝臣。

  而所谓的“五鬼”也正是真宗事情的重臣,只有叶安这般扒开历史真相的人才会发现,丁谓、王钦若的能力相当出众,功劳巨大。

  王家的马车看上去不错,但实际上却并没有自家的牛车好,在不断晃荡的颠簸中叶安便到了四方桥。

  这里靠近四方馆,因有桥横跨汴河,便有了四方桥之名。

  马车稍稍停顿,叶安从车窗便瞧见四周外族人往来不绝,这才想起四方馆乃是接待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的官署衙门。

  这四方桥也可谓是热闹繁华之地了,能得到朝廷在这里赏赐的宅邸,也可见王钦若在天家心目中的地位。

  王家府宅就在眼前,叶安便打算下车,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