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七章国事,家事_长歌当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天,整整三天时间叶安与范子渊没出过司农寺的大门,铁牛为自家侯爷不被累垮,专程去了最近的“食为天”定饭食,每日准时准点的送到衙门中。

  后来秦慕慕得了消息,专程把最好的厨子送到司农寺的公厨,并请人送来瓜果蔬菜以及肉类,为的就是让叶安与范子渊两人吃好。

  人是铁饭是钢,高强度的工作下精神难得放松,唯有吃饭的时候能补充营养,但好在这两人都年轻,经得起这般的折腾。

  三天之后两人如同闭关出来一般,叶安尚有精神,而范子渊胡子拉碴的模样端是吓人,但脸上的气色却是极好的。

  至于周光祖等一众负责文书账册的小吏却是熬得油腻,他们这才见识到叶安与范子渊的厉害,短短三天时间就把章程定下,从良种的储存,分配,规划田地,从内而外的推行,再到教导农官,如何劝说京畿路的农人,如何教农人们种植土豆地瓜等等诸多事项全部理清楚。

  甚至于如何翻土,不得连茬种,中间应该种其他什么东西都给规划好了,这样的效率着实令周光祖等人惊讶。

  但这次最吃惊的人还是叶安,他原以为范子渊对总体规划还有些吃不准,谁知道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他们几乎都是社会精英,在书香门第的官宦人家中成长起来的一定不会是书呆子。

  范子渊的在有着非常不错的大局观,在和叶安讨论过后几乎毫无破绽,总体分为东京城周边土地推广,京畿路推广,大宋全境推广的“三步走”计划。

  每当叶安看到这份计划总会感叹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后人为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而制定的计划,而宋人却用在了摆脱饥饿上,这个时代的大宋已经是文明的巅峰,足够强大了。

  看着这三天的成果,叶安非常满意,在总体计划上还有无数的细则,通过列表的方式陈诉出来简单明了,若是下面的官吏还敢说看不懂,忘记了,那必定是渎职。

  而接下来就是要亲自下地培训劝农官了,其实这些经验丰富的劝农官才是司农寺的基础,也是力量所在。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股东风就是一个时间,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春雷惊百虫,万物始生长”,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从这一天开始,希望的种子会被种进土里,在春耕之后经历夏耘迎来秋收和冬藏,这是古老华夏先民总结出的劳动智慧。

  距离惊蛰没有几天了,范子渊准备让人把叶安的培训章程提前发给东京城的劝农官,但前提是要进行雕版印刷。

  “长生,这册子已经编写好了,你算是头功,我这便派人送去官书房印造成册,需要几天时间,待印制好了便可送与东京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