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换血_汉武挥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武挥鞭第四百零七章朝堂换血

  依礼制,子生三月,则父名之,汉人多选在男童的百日礼上为其赐名,又或者是在出生时便先取个小名,待得启蒙,最晚到束发时会取大名,及冠时则取字。

  譬如给刘彻带来童年阴影的“彘”便为小名,到得他被立为太子,就得了大名“彻”,提前及冠时又得字曰“通”。

  小皇子诞于谷雨之日,闻雨声落地而出世,太上皇刘启因而为他赐小名为“沐”,既有因水生木之意,亦寓以沐仁浴义之期盼,可比刘彻昔年的小名强多了。

  然日后小皇子若被立为太子,还得另取个更少用的字作为大名,盖因这“沐”字用得太广,登基为帝后,臣民避讳起来着实太难。

  譬如节气中的“惊蛰”,本为“启蛰”,刘启登基后,方才改的。

  若这小刘沐做皇帝,甚么“休沐”“沐浴”都没法再用,否则太犯忌讳了。

  休“沐”?

  你要休了皇帝,还是盼着皇帝早日歇菜?

  不要命了么?

  小名就无所谓了,昔年刘彻顶着个小猪崽的名头,还不是活得好好的?

  总之大汉臣民皆已知晓,当今天子已喜得嫡长子,刘家的江山社稷是后继有人了,若小皇子不出甚么意外,应不会出现似汉惠帝和汉文帝间,兄死弟及的情形。

  这无疑是很重要,尤其是对世家大族而言,若帝位换到刘氏别脉来坐,对他们其实就等若改朝换代了,远非“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般简单。

  儿子或许仍会重用父亲留下的臣属,弟弟却必定对兄长昔日的近臣怀有猜忌,不痛下狠手血洗朝堂就是万幸。

  小刘沐的诞生,不仅巩固了阿娇的后位,也使得大汉朝局更加稳固,意义无疑极为重大。

  翌日早朝,群臣登殿便皆拜伏道贺,乐得初为人父的皇帝刘彻合不拢嘴,对群臣皆是和颜悦色。

  朝堂上,老宗正刘通在内侍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出列,躬身请陛下准允其告老致仕。

  如今天子有后,朝堂稳固,他也该卸下重担,回府含饴弄孙了。

  刘彻自是欣然应允,对老宗正颇是感念,过往若非有这方砥柱镇着朝堂,莫说他登基称帝后,便是昔年以太子身份监国时,都没那么容易应付这满殿的老狐狸。

  故而刘彻赐下了大笔皇室实业的份子,且当殿颁旨,德候刘通位同诸侯王,虽无王爵,但各式形制皆同。

  这倒非是特例,譬如长公主亦是位同诸侯王,大长公主的位秩甚至还比诸侯王略高少许。

  刘通自是感恩戴德,倒不是贪图尊荣,而是死后陵寝可制同诸侯王,后人更可盖王庙宗祠供奉香火。

  古人对此事的看重,远非后世之人可以想象的。

  刘彻出言劝阻了意欲跪拜顿首的老宗正,让内侍搀他前往太寿宫觐见太上皇刘启,详议刘氏族务的后续处置。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