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5章 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5章河北大决战,五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我

  豪格知道,河北的归属,最终只是由一场大决战决定的,

  所以到了这一步,他当然也能想明白,集中优势兵力、孤注一掷是最重要的。

  而绝对不能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处处肥饶膏腴之地都想坚守,那样只会分散兵力,给明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机会。

  而且河北平原上,除了北京以外,其他城池实在是谈不上坚固,清军统治期间,也不重视城防修筑,

  毕竟他大清以弓马得天下,钱粮财政又困难,谁耐烦学汉人那样下血本修城墙呢。

  在豪格的收缩兵力之下,北直隶境内最南端的一个府,大名府,因为地理上本就过于往南深入,已成余赘,直接就被清军放弃了大半。

  从大名府治所大名县,以及相邻的魏县为界,从这条线往南,清丰县、内黄县、浚县、滑县、濮阳、东明等六个大县,全部被放弃。

  兵力全部收缩到大名、魏县附近。而北边原本沿着太行山部署的部队,也南下到大名、魏县、邯郸一线集结,最北的侧翼掩护部署,也不超过沙河、邢台。

  这等于是放弃了对太行山的堵口,任由明军出入太行八陉中的南部数陉,进入河北平原——因为豪格很清楚,明军想进入河北平原决战,根本没必要舍近求远,从卫辉-大名一线直接沿着平原推进不好么?干嘛非得从地形崎岖的山西绕一圈、后勤运粮还费事?

  于是,清军超过二十万大军的核心兵力,就集结在三五个县范围内的一小片预定战区,地跨北直隶大名府、广平府和山东省东昌府等三座州府的结合部。

  豪格已经做好了计划,内心也有了预感,知道明清之间最后的国运决战,就会在这里发生。到了这一步,地盘已经不重要了。

  魏县、大名、邯郸等所在,自古就是河北腹心。战国时,燕都蓟城就是后世的北京,也是后来幽州的治所。而魏县、大名、邯郸一带,战国时是赵国都城周边,也是后来冀州治所邺城的所在,南北朝时,邺城周边还多次成为北朝的国都。

  可以说,在河北地区,除了北京城以外,就这一带最值得打一场决定性战役了。谁拥有了这片区域,谁就拥有了整个肥沃平坦的赵地。

  对于清军来说,眼下这个季节决战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毕竟此前姜瓖为了怕缺粮,是九月过半才动手扯旗反正得,图的就是山西的秋粮能刚刚收割入库。

  而凡事有利必有弊,世事无万全,姜瓖得到了秋粮入库之便,清军这边自然也能得到。

  在明清战火重燃之初,河北地区的秋粮就已经收割入库了,只是各地的税赋征收工作还没开始,更别提调运了。

  现在清军知道无力处处防守,必须收缩集中兵力,以清军之残暴,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