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_80年代厂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姐妹俩有说有笑的来到学校,这边本应该因为暑假而空旷安静的校园,因为这群毕业生的返校也变得热闹起来。

  『操』场上过来领取毕业证的学生们三五成群的来来往往,贴在教学楼门口最显眼位置上的成绩单和市内各所高中、中专的录取分数线,就那么牢牢的黏在教学楼的墙壁上。

  从教学楼门口进出的那些毕业生们,偶尔还会有一两个人停下脚步,盯着那些写在红纸上的名字与数字出神,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电厂子弟中学承担着电厂、轮胎厂以及附近几十个村庄适龄孩子们的教学任务,但是平心而论要说教学质量,也只是平平而已。

  每年从这里毕业的学生,考上高中的不足二成,大多数还都是县高与镇高,考入市区高中或者是中专学校的,每年也就那么三、五个人而已。

  这年月高中不好考,中专更难,这种升学率只能说是勉强及格。

  要是换成别的学校,这种成绩校长早就该着急上火的,但电厂子弟中学不一样。

  来这边上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工人子弟,他们中的一部分运气好毕业之后就会借助父辈或者是母辈的力量进入厂子继续做工人。

  剩下的那些家里有田地的就回家去种田,或者就去参加市里举行的技校考试进入技校去学习技术,再不然就借助家中的关系到市里的其它单位去任职上班,总之电厂大院出来的孩子们,只要肯做事就绝对不会饿肚子。

  就是因为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都有各自的出路,所以厂职工子弟中学的学风之前一直都非常自由。

  想学习的老师绝对会认真教导,不想学的只要不在学校里面捣『乱』,老师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着他们去了。

  但这种气氛孙骈估计维持不了多久,随着百万知青陆续返程,城里现在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听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等待分配的年轻人。

  就算电厂腰杆子硬底气足,每次招工都明目张胆的照顾自家的职工子弟,但是在时代的大『潮』流面前,也显得越来越无力,这种独善其身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因为还在暑假期间,还留在学校的老师教员们非常少,教学楼的教师里面空『荡』『荡』的,只有过来领取毕业证的学生们在楼道里走来走去。

  先领了毕业证出来的同学告诉孙骈和徐海薇,说领毕业证要去三楼的副校长办公室,负责毕业生工作的于校长给他们发证。

  俩个人跟着人『潮』一起来到三楼,最里侧的那件办公室此时正开着大门,不断的有学生从里面出来进去。

  就应该是这里了,孙骈与徐海薇自觉排队,等在了外面。

  毕业证领取也不难,到了与校长那边,说出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于校长就会在分好的一摞摞证件中将领证人的那一份找出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