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三章_80年代厂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送走了端着饭盒过来参加友谊赛的老班长,孙骈继续自己在帝外的苦读生涯,每天早上听着窗外小花园英语角的口语声醒来,晚上枕着大辞典,回想着单词和语法入睡,这就是帝外大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

  这一天,传达室那边通知她去取信,孙骈大约能够猜到信的来历,应该是她刚开学的时候投递出去的那些稿子中有回信了。

  但是来到传达室,看着那厚厚的一叠最起码七、八封的信件,孙骈一头雾水,她不记得自己投出去过这么多的稿子呀?

  谢过替自己收发信件的传达室大爷,孙骈一边往回走一边翻看着那些信件的信封,其中有几封就是她上个月投出去的稿子,剩下的几份也是杂志社寄过来的,但是孙骈却敢肯定,自己从来都没有给这几家报社或者是杂志投过稿子。

  这是怎么回事?看姓名地址都对,应该不是邮错认,毕竟自己的名字挺古怪的,并不是常用字。

  等到孙骈翻看到最后一封信,发现邮寄人居然是《小说月报》后,她突然想起了什么,隐约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自己没有投稿的报社和杂志居然会给自己寄信了。

  如今这年月文学气氛盛行,可以说只要是会写字的,能把作文写好的,就有资格给杂志或者报社投递稿件。

  当然资格是谁都有,但是录不录用还是得看编辑,但是不能否认,在这种风气之下,写作投稿是大众的一种时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在报纸或者杂志上发表几篇文章的人就都能被称之为作家,如今的文人们对作家这个名号还是很爱惜的,也有一个约定成俗的标准。

  那个标准就是一个人作品发表之后的转载数量。

  就如同后世的论文一样,想要判断一篇论文的含金量,除了看发表它的杂志权威性之外,就是要看它的转载引用数量,被转载或者引用的次数越多,就证明这篇论文越被世人所认可。

  文学界也是一样,一篇文章或者小说被其它杂志转载的数量越多,就证明文章的质量和内容越好,能够看到的人也就会更多。

  而一般这种转载,是不会提前和原作者说明的,只需要在刊登的时候标明原刊原作者,在刊登后给予作者一些稿费就可以了。

  大多数的时候,这种转载的刊物可出的稿费都不会太多,而作者们对于这种转载还是比较支持的,因为这是帮助他们宣传作品和名气的一种很好的办法,所以稿费多少倒是次要的了。

  在目前的文学界,有两本杂志刊物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它们分别是《小说文摘》和《小说月报》。

  这两本刊物从来都不接受投稿,所刊登的内容全部都是来源自转载,但是因为主编在业内地位较高,编辑们认真负责,不是经过层层选拔,公认的内容比较好,或者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