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2章 何谓“春秋决狱”_我在春秋不当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2章何谓“春秋决狱”

  李然、孙武和叶戌同时朝邓析再行一礼,邓析也是颇为坦然的受了。

  “这里还有析和子产大夫数次申辩过程的纪实三十三篇,再辅以这一整车的《竹刑》,可谓已是相当齐备。届时诸位可摘抄适于当下叶邑的条文,并公之于众!”

  李然是立即感激言道:

  “多谢先生不吝赐教!然另外还有一不情之请,便是想请先生成为叶邑的司寇,并许以刑罚之大权!先生亦可以此为机,继续完善《竹刑》。还请先生万勿推辞。”

  邓析闻言,知自己得此大任,也是显得极为兴奋:

  “明公言重了!析不才,但亦有大愿。析今日能得遇明主,必不负明公之志,亦不令百姓们失望!”

  李然得此大贤相助,不由欣喜说道:

  “我等今日前来,本就是有意请先生出山!今得先生息梧叶邑,我等皆感激不尽!”

  这是当然的,邓析既能在叶邑大展拳脚,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出山呢?

  于是,他令小童是当即带上《竹刑》,并与三人是一起来到了叶邑。

  孙武又命人宣于各处乡邑,令百姓们都知晓了叶邑是来了一名新的司寇,统管叶邑上下的大小刑事纠纷。

  而邓析自从成为司寇之后,其第一个措施,便又从逃至叶邑的没落贵族、以及本地的一些乡绅,丘长大族,筛选一些人出来,这些人皆被称为“听狱者”。

  由于这些人本都是略微读过些书,懂些义理之人,所以邓析的做法是,一旦有案件陷入难断之时,便可直接抛开律法,直接由他们这些人来引经决狱,投票来决定此人是否有罪。(所以后世也称之为“春秋决狱”)

  而这一新奇的举动,让孙武和叶戌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可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所以,对此皆感到十分的困惑。

  但是李然作为一个未来人,对这一举措却是极为熟悉。因为,这可不就是所谓“公民陪审团”的雏形吗?!

  当然,邓析之所以任用的都是一些“读书人”,这完全是由于时代的不同,现实中这些野人、流民,由于他们本身没有什么思辨能力,所以其对于是非的判断力肯定是会差那么一些,也更容易“听风便是雨”,不具有更为理性的思维。

  所以,暂时不能吸纳这些人进入“公民陪审团“也实属无奈。

  而那些落魄的贵族,以及一些乡绅,丘长,进入这个群体。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些书的,知晓“大义”,对于是非的“标准”有着一定的共识。

  而另一方面,由于落魄的郑国贵族可以代表流民的利益,而地方上的乡绅,丘长则是可以代表本地人的利益。

  所以,也能够更好的权衡“本土”和“外来”之间的矛盾。使之有了能够互通有无的沟通渠道

  请收藏:https://m.fq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